5月23日上午,由劳动关系与工会理论研究院主办的第九期“劳动与工会”学术沙龙在天河校区行政楼302楼会议室举行。本期学术沙龙邀请了中山大学胡慧博士分享了关于家户劳动的相关研究情况。沙龙主持由我院副院长姚仰生副教授担任。
首先,姚教授对胡博士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着重介绍了胡博士的研究方向及研究成果。
随后,胡博士根据其在博士论文期间的调研情况向与会老师进行了介绍。该研究调研地点位于湛江市平乐镇,该镇长期以来存在着大量蒲织业的手工作坊,并以家庭妇女为蒲织业的主要劳动力。胡博士在调研期间,深入访谈了100余人,对该镇相关产业利益联系人均有了深入的接触与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问题:作为长期存在与中国农村的家户劳动,其劳动关系何以稳定地再生产?维系这种劳动关系的社会基础是什么?其在调研后发现,劳动过程的变化,包括人情在劳动过程中的嵌入、全球化与区域发展带来的结构性变化、性别为主的社会基础及地方性文化共同作用在了家户劳动上,并最终促使家户劳动体制在农村生根,成为一种新的劳动体制。
最后,胡博士分享了其结论,她认为:1、农村非正式就业与分散式家庭代工的长期存在,在于效率与弹性的双重性质;2、不同于工厂的霸权式生产政体,家户劳动能够长期存在,且有效率,形成和谐劳动关系,关键在于家户劳动体制的形成。
讲授结束后,与会老师结合自身研究情况和工作经历,对家户劳动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了家户劳动的特征、地域分布不同带来的变化、工会组织在面临家户劳动冲击时如何更好的发挥作用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本次学术沙龙活动促进了老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对家户劳动这一情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推进研究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图/朱志惠 文/罗俊池 审核/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