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院系动态 >> 正文

法律系召开贯彻教育部[2011]12号文件暨专业建设会议

发布者:liweizhong [发表时间]:2013-10-02 [浏览次数]:

一、法律系专兼职教师统一了思想认识

经过多次学习,法律系专兼职教师统一了以下思想认识:

第一,“一线定位、工学结合” 是教职成[2011]12号文件的逻辑起点。服务经济转型,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是“一线定位、工学结合”的必然要求,这一要求,揭示了教职成[2011]12号文件的中心思想: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办好的未来的高职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要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要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聘任(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水平,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第二,“教职成12号文”具有较高的战略意义和指导意义。从“教职成12号文”中的一系列关键词,都是立足于“一线定位、工学结合”的。文件内容许多来自于高职教育近年改革实践的探索,有一定的基础、经验与成效,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产学研结合、生产性实训基地设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工作等;有些则是当前高职院校正在思考、探索的,如建立院校董事会、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建立名师和技能大师工作室,与高层次教育机构合作探索共育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等等,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指引性。

高等职业教育既要加强自身的“改革创新”,又要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高职院校又多了一分要求、多了一层责任。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主力军的高职院校,必须具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完成“培养生产、管理、服务、建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中心任务,发挥职业教育规律研究与探索的先锋作用,担当起“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示范作用,担当起增强专业服务社会能力的带头作用等!这是“高职人”应有的胸怀、责任!

第三,不创新就没有出路。一是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充满活力的多元办学模式。包括:优化区域政策环境,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制度化;创新办学体制,形成政府、行业、企业、我司等各方合作办学,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跨专业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推进建立由政府部门、行业、企业、我司举办方、我司等参加的校企合作协调组织。二是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推行“双证书”制度;实践教学比重应达到总学分(学时)的一半以上;增强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三是改革评聘办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包括:创新高等职业我司师资管理制度;加大高等职业我司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四是改革招考制度,探索多样化选拔机制。推广高等职业我司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完善“知识+技能”的考核办法。五是增强服务能力,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需要。包括: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在构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六是完善保障机制,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包括:建立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我司设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加大实训基地、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教育科研、领导能力等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

二、法律系的具体操作

法律系要以就业为导向,按照“理论教学公理化”与“实践教学工作化”的总体思路,勇于开拓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法律系内涵,使各项工作走在前列。

1.总体思路

在“理论教学公理化”与“实践教学工作化”的教学框架下,走“职业能力创造型教学行政路线”,用2年时间,使法律系成为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上和管理上的行业领军。这个总体思路的结构是:一个目标,两个支撑点。目标是构造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极”;两个支撑点:第一个支撑点是“职业能力创造型教学路线”中的“实践课”,即“实践教学工作化”;第二个支撑点是“职业能力创造型教学路线”中的理论课,即“理论教学公理化”。重点抓:“两化”教学,核心课建设。“两化”教学主要有法律文书写作、法律逻辑与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全年要有一半课程(每人有一门)实施。

2.构建就业导向的专业改革与专业群建设体系

针对珠三角经济发展的要求,及时发现法律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变化、就业状况和供求情况,调控与优化专业结构布局,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建立以法律事务专业为龙头、法律文秘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珠三角的行业、企业、社区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加强法律专业教学标准建设,逐步构建法律专业认证体系,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文秘证书和与法律相关的经济方面的证书(法律顾问、报检证、会计证等)按照20%的速度增长,2年内使法律系毕业生取得“双证书”之一的人数达到80%。

核心课程建设、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研讨会,进行专业再造的可行性研究,确定开展专业和专业群建设的专业和方向,做好专业(或方向)教学计划和专业群教学计划,组织专业群建设团队,落实专业群建设团队负责人及相关参与人员,并组织团队申报。

3. 职业职称提升和专业建设紧密结合

职称评定标准的改变,使高职高专原来干事和评事标准呈现两张皮的现象得到彻底改变,产生杠杆效应,撬动了专业建设;由此而来的专业建设杠杆起到撬动就业的作用;就业杠杆随之得到协同的力量,反作用于专业建设。三大杠杆提升法律系发展动力。

4. 听课评教制度

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教师为核心、教务处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5.教学制度的遵守

如上课按时,不接听手机,教学大纲等等。调课要上报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