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模式 |
在传统的普及性创新创业教育基础上,结合学生兴趣和需求,建立“以训代学、以练带学、以赛促学、以文促创”的实践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技能。 ——基于“专业+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项目,持续开展“青创100”williamhill大学生创新创业引领计划,面向在校和毕业5年内的校友创新创业者招募100 名学员进行集中、系统地培训和孵化。通过整合各方力量提供创新创业辅导、素质提升、资源整合、智力支持、政策服务等支持,帮助他们成长为引领我校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领袖,激励大学生善于创新创业,努力成长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力军。 ——加强我校创业创新教育工作国际化步伐,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探索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海外研修训练营”。训练营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角度出发,围绕人工智能领域新企业的创建、设计思维与创新、用户体验与新创企业的产品设计、新创企业的创业管理和融资概述、商业计划撰写等方面展开,同时辅以创新管理机构参观、人工智能产业公司考察和高新技术讲座等内容。 ——对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彩虹人生”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等权威性校级赛事进行改造升级和普及。设立人工智能方面的赛项,积极推动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设计等竞赛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人工智能科技竞赛活动;加强人工智能方面的科普工作,制定各项激励政策,进一步扩大参与学生的覆盖率和受益面。 ——举办校友创新创业论坛。邀请在人工智能行业领域有一定建树或独到见解的校友举办论坛,论坛以“毫无保留的创新创业课堂”为主题,以分享交流创新创业经验和感悟的形式,为校友及在校师生搭建一个促进思想解放、创新创业经验知识共享和推进融合发展的平台。 突出人工智能特色,建立以人工智能领域项目为根基、交叉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形成多层次创新创业实践支撑体系。 ——倾力打造特色创新创业园,探索创建 “williamhill创谷”,逐步形成“一园一谷”创新创业场所格局。“一园一谷”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为理念,集装箱模块建筑为载体,科技创新为核心,人工智能为主题,以“前店后厂(场)”的模式进行规划建设,让学生将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职业素质、创新创业能力与项目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并依托和协同各类涉及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建立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积极入驻。 ——设立“天使投资基金”,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企业的投融资体系。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设立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联合创业投资机构、天使投资人、校友等对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企业共同投资。重点面向人工智能领域项目,通过为学生创新创业配备企业导师,导入创新创业经验、行业资源、人脉关系以及各种人才和资源,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高速成长。 ——建立二级法人机构“广东职工创新创业培训集团”。集团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利用我校财贸管理类专业优质资源,着重面向广东省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事业单位职工、返乡创业人员以及小型微型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董事长或总经理、副总经理以开展宏观形势与政策、企业经营管理、市场拓展等内容的培训;承办“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等活动,搭建创新创业国际性展示、交流、合作的平台。利用“广东职工创新创业培训集团”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汇聚资源,创造机遇。 全面升级创新创业服务,建立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服务专业化和市场化,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包括宣传推广、路演展示、政策支持、投融资对接、创业辅导等一站式综合服务。 ——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云空间。利用云空间提供实名制的一对一的创新创业指导服务,聚焦人工智能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应用,在云空间上通过创建云课程、云平台等打破教学、学习、交流时空界限,延展师生教学时空,改变师生之间沟通模式,实现随时随地咨询、指导与学习。 ——组建“百人创新创业导师团”。有效整合和集聚各方创新创业资源,全面提升双创服务水平。依据人工智能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发挥各行、各类专业人士在服务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为有志创新创业学生提供指导、项目、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援助,有效规避创新创业风险,增强实效和成功,激励和帮助更多创新创业者实现自主创新创业。 ——建设基于人工智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种子库,推荐优秀项目参加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接洽谈活动,进入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高校双创板”,对创新创业团队在项目展示、路演及洽谈的方式方法上进行辅导,促进建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孵化全链条。 ——牵头组建清远美丽乡村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积极响应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政、产、学、研优势,联合清远市政府、企业和高校等成立清远美丽乡村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整合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资源,开展一系列技术研发、技术转化、技术示范和技术推广工作,努力创建粤北山区领先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平台,助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利用清远美丽乡村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服务,增强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知识产权意识,加速成果转化。 瞄准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大力推进产教协同育人。联合企业搭建示范性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引入企业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企业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构建合作、合资、参股等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模式,成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管委会、理事会或董事会,形成利益相关方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和创新创业要素积聚效应,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
办学模式